全站搜索
科研技术
科研技术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曲运锋
电  话:0357-3077249
手  机:18335724356
地  址:临汾市尧都区段店乡东邓村
      

   


 
 
小麦种植技术
发布时间:2015-07-13 09:11:13文字:【】【】【
一、标准化播种技术


  (一)适期播种


  小麦适播期平均气温为14℃-18℃,其中旱地和冬性品种适当早播;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。南部麦区旱地适播期为9月25日-30日,中部晚熟麦区旱地适播期为9月20日-25日,越冬期叶龄达5.0-6.0片叶龄,亩总茎蘖数80万-90万为宜,既要避免早播冬前旺长,水肥消耗过多,抗冻性降低,春季弱苗,又要避免播种过晚群体小,遇冬春阶段性干旱,群体偏小影响产量;南部水地适播期为10月5日-10日,中部晚熟水地适播期为10月1日-5日,越冬期叶龄在4.5-5.5片叶龄,亩总茎蘖数在60万-80万为宜。


  (二)适量播种


  播量应根据品种、播期和肥力合理调整。品种上,主茎分蘖并重型品种播量适当减少,主茎成穗型品种适当增加;播期上,早播播量减少,晚播播量增加;地力水平上等,高肥力田块,播量适当减少,低肥力田块适当增加,但不能过大,以免基本苗过大,而造成弱苗。适播期内旱地每亩适宜播量为7.5-10公斤,水地每亩适宜播量为:条播12.5-15公斤,撒播15-17.5公斤。适播期外提前或推后1天,每亩减少或增加播量0.5公斤。


  (三)精细整地,提高播种质量


  旋耕播种已成为小麦主要播种方式。旱地一般旋耕播种镇压等一次性完成,水地玉米秸秆还田后旋耕播种,都易造成“虚土层”太厚,播种深浅不一。播种过深、出苗期长、养分消耗多弱苗,不仅影响冬前分蘖,而且易感染腥黑穗病等;播种过浅,易造成“吊死苗”,抗旱、抗冻和后期抗倒伏能力降低。因此,整地播种应达到深、细、透、平、实、足。深即深耕25厘米以上,打破犁底层;细即适时耙地,耙碎明暗坷垃;平即耕地前粗平,耕后复平;实即上松下实,不漏耕漏耙,无加空暗垄;足即底墒充足,粘壤耕层土壤含水量应在20%以上、壤土18%以上、沙土16%以上,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%-80%,确保一播全苗。


  二、秸秆还田、增施有机肥,培肥地力技术


  玉米秸秆还田应采用大马力秸秆粉碎机械,高速旋转低速运行使秸秆完全粉碎,要求长度小于5厘米,并去除压倒未粉碎秸秆,地头过多秸秆应撒匀,配合深松、旋耕两遍,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接触,促进腐熟,避免吊根黄苗。小麦/玉米一年两熟的水地麦田,玉米收获后,立即秸秆还田,连续2-3年未深耕翻或深松麦田应先深翻或深松一遍后,再旋耕播种。


  三、深耕、深松、耙耢(耱)和镇压技术


  (一)深耕、深松


  小麦的根系可下扎2米以下,连续旋耕播种使土壤在15-20厘米处形成犁底层,不利于根系下扎。深耕或深松可打破犁底层,增强通透性,促进根系下扎,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。深耕还可掩埋有机肥料、粉碎秸秆、杂草和病虫有机体,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。因此,一般旋耕播种2-3年的田块,应耕翻或深松1年。


  (二)耙耢(耱)


  耙耢(耱)可破碎坷垃,疏松表土,平整地面,上松下实,减少蒸发,抗旱保墒。机耕或旋耕后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,沉实土壤,破除坷垃,保墒。


  (三)镇压


  播种前镇压要求上虚下实,避免秸秆还田使土壤悬虚;播种后镇压可以增强土壤与种子的紧密接触程度,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,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,增强小麦抗旱能力。播后镇压的时间和工具,视土壤水分而定,一般应随播随压。但土壤过湿的麦田,应适当推迟镇压时间,以防板结,影响出苗。


  四、重施底氮(肥)技术


  玉米秸秆还田麦田应配套重施底氮(肥)技术,可有效调节土壤碳/氮比,避免生物争氮,增加分蘖和总茎数,提高成穗数而增产。氮肥可采取一次性底施,实现高产,或采取70%底施+30%拔节期追施,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。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:需亩施纯氮18公斤、P2O59公斤、K2O7公斤;亩产500-600公斤麦田:需亩施N16公斤、P2O57公斤、K


  2O6公斤;亩产400-500公斤麦田:需亩施N14公斤、P2O56公斤、K2O5公斤;亩产400公斤以下麦田:需亩施纯氮12公斤、P2O55公斤、K2O4公斤。


  五、冬水前移技术


  确保足墒播种基础上,冬水前移限量浇水,即浇越冬水时间由传统昼消夜冻(12月中下旬),提前到冬小麦三叶期以后(11月中下旬),亩浇水量由50m3减少到30m3。不仅提高土壤含水量,促进秸秆腐烂,还有效解决土壤悬虚,塌实土壤,促进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喷发,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和产量。浇水后墒情适宜应及时中耕松土或耙耱保墒,弥封土壤裂缝,确保安全越冬,并提高水分利用率,达到冬水春用。


  六、拔节期增量灌水技术


  连续秸秆还田使土壤蓄墒保水能力提高,加之中耕松土或耙耱保墒措施,可将春浇时期由返青起身期适当推迟到拔节期,并采取增量灌水,即由50m3/亩增加到60m3/亩,不仅可满足小麦后期对水分的需求,减少不育小花小穗,增加穗粒数,提高粒重,还可有效抵御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,实现节水高效栽培。


  七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“一喷三防”技术


  近年来,因耕作制度改变和连续秸秆还田,导致地下害虫(蛴螬、蝼蛄和金针虫)虫口密度逐年增加,土传(纹枯病、全蚀病、根腐病)及苗期病害(腥黑穗病)加重,使用包衣种子、拌种或土壤处理是最有效防控措施。未包衣种子可在播种前一天进行拌种。根病发生较重地区和地块,可选用2%戊唑醇(立克莠),按种子量的0.1%~0.15%拌种,或20%三唑酮 (粉锈宁)按种子量的0.15%拌种;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,可选用40%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%甲基硫环磷乳油,按种子量的0.2%拌种;病、虫混发地块,按未包衣种子50公斤用50%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40%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加20%三唑酮乳油50毫升(或15%三唑酮粉剂75克)或2%戊唑醇湿拌剂75克放入喷雾器内,加水3公斤搅匀边喷边拌,拌后堆闷3-4小时,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。旱地小麦拌种时可亩添加50克磷酸二氢钾或旱地龙50-60克兑水2.5公斤,拌种25公斤,促进生根,提高抗旱能力。


  对地下害虫、吸浆虫重发区和田块,还应进行土壤处理。土壤处理亩可用40%辛硫磷乳油或40%甲基异柳磷乳油250~300毫升,加水1~2公斤,兑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,或用3%辛硫磷颗粒剂2.5~3公斤,兑细土15~20公斤,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,随犁翻入土中。


  小麦生长中后期,条锈病、白粉病、穗蚜混发时,兼有干热风,可选用杀蚜虫的药剂+防治病害的药剂+抗干热风增产剂,即每亩用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克,或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,或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,加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,或25%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~30克,加磷酸二氢钾100克,兑水30公斤进行全田均匀喷雾。可起到杀虫、治病、抗干热风,一喷三防之作用。


  八、小麦防冻减灾高产技术


  小麦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、早春冻害(倒春寒)和低温冷害。防御冻害一是选用冬春性适宜品种,搞好品种布局;二是按照品种冬春性,合理安排播种期,在适播期冬性强的品种应适当早播,春性强的品种适当晚播;三是提高播种质量,培育冬前壮苗,冬前苗龄5叶1心~6叶,安全越冬;四是一旦发生冻害,立即补肥浇水,促进小蘖赶大蘖,提高分蘖成穗率,减轻冻害损失。

         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


脚注信息

 2015 版权所有 晋ICP备15004980号  技术支持:依鸣萱科技(网站建设、网络推广) www.sxymx.net